• 2025-10-09
    2025年9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公示了2025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型小微企业关键技术创新支持项目单位名单,经过严格的申报、评审和公示环节,北京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并依据政策标准获得相应资金支持。 “中关村科技型小微企业支持项目”是北京市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培育和支持具有高成长性、强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等硬科技领域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而设立的重要专项。该项目旨在通过资金支持、政策引导和服务赋能,助力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市场竞争力。本次入选,不仅是对江云智能技术创新实力和科技发展潜力的肯定,更是对江云人坚持自主创新,持续钻研的精神给予的强力认可。 获此殊荣,是江云智能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鞭策。今后工作中,江云智能将规范使用资金,持续聚焦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为中国智能制造注入强劲动能。...
  • 2025-09-29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城市已成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为推动能源转型、提升气候韧性、探索智能化治理新路径,2025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特设立“共建AI零碳韧性城市”主题分论坛,于2025年9月27日下午在太原潇河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山西省副省长林红玉出席并致辞。 本次分论坛由山西省人民政府指导,中国联通、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山西省住建厅、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管委会共同主办。北京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云智能”)聚焦韧性城市技术研发,受邀出席。 共建AI零碳韧性城市主题分论坛现场 论坛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副院长胡杰、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教授朱月琴、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张辰、中国联通数智应用首席专家杨海明、山西航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国栋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AI如何赋能城市智能化与产业升级,零碳目标如何牵引能源安全...
  • 2025-09-22
    2025年9月19日下午,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侯金武会长莅临北京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云智能”)指导交流,就通过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深度融合,以加快绿色化、数智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展开座谈交流。江云智能董事长兼总经理魏云、副总经理刘耸柏携全体职员对侯会长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分公司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及营销中心全员线上线下共同参会。 座谈会现场 会上,侯会长全方面分析了地勘行业目前所面临的形势,并指明,江云智能作为自2012年创业以来一直以科技手段为防灾减灾领域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安全监测预警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应该在行业换挡变速加油、绿色数智转型关键时期,主动地创新企业发展模式,做到从人防+技防向智防转变,以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并抓住“上云、用数、赋智”的战略机遇,通过加快数字智能转型为关联行业提供智慧化的解决方案,推动地勘经济与数字经济相融合,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地质工作的现代化。 随后,侯会长基于我司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转型目标并给...
  • 2025-09-18
    2025年9月17日上午,大应急体系交流会在中国移动设计院盛大召开。本次会议由AI韧性城市产业联盟筹备组携手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国移动设计院、北京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云智能”)、万创青绿(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围绕大应急体系建设展开深入研讨,共同探索以AI、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推动应急管理协同创新与韧性城市发展。江云智能副总经理刘耸柏、总经理助理葛瑶应邀参会。 大应急体系交流会会议现场 会上,首先由中国移动设计院丁屹研究员介绍了他们在应急通信领域的技术实力,涵盖手提式卫星基站、无人机高空基站、物联网技术体系及5G轻量化通信方案,为构建高效应急通信网络提供关键支撑。其次,国家灾研院城市灾害中心朱月琴主任就灾研院概况及相关技术体系做了详尽说明。 在技术研讨环节,各方还就应急通信装备、数智化平台建设、救援力量科学调度等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例如如何利用手机定位、物联网等手段高效获取灾情信息,优化应急资源配置等,以进一步增强应急救援的协同能力和响应效率。AI韧性...
  • 2025-09-15
         文章简介   标题:地质灾害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研究展望 期刊: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摘要:该文章主要探讨了大语言模型(LLMs)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应用前景。文章首先回顾了LLMs的技术演进及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情况,强调其在数据分析、复杂建模及知识融合方面的突破。随后,文章分析了LLMs在地质灾害智慧防治中的关键技术,包括小样本学习、多模态数据融合、模型轻量化、知识嵌入及人机协同等,并提出了一种“AI+地质灾害”研究范式。该范式整合了数据、模型和知识,旨在提升地质灾害隐患识别、风险评估和预警能力,实现从“经验驱动”向“数据-机理双驱动”的转型。最后,文章展望了LLMs在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发展方向,强调AI技术在复杂非线性关系建模中的重要性,以推动防灾减灾向更精准、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作者:佟彬,殷跃平,李昺,唐继婷,杨旭东,徐子烜 链接:https://www.zgdzzhyfzxb.com/article/doi/10.16031/j.cnki.issn.1003-8035.202503007     研究背景  ...
  • 2025-09-01
    2025年8月30日,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会长侯金武携河南省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协会、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协会及华南理工大学专家一行赴自然资源部华南滑坡风险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调研座谈。 自然资源部华南滑坡风险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野外站”)位于广东省,是由广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省地环总站”)牵头、南方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南科大”)和北京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云智能”)共同建设的华南地区唯一一个滑坡风险野外科学观测站。我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魏云带队参与。 野外站是以南亚热带气候变化驱动下华南地区生态地质环境灾变特征,针对五大典型灾害类型,构建天空地深一体化观测网络,发展适应华南地质环境特点的灾害风险监测、预警及灾害调控治理技术的科学观测站。该站从2023年获批经过一年多建设已阶段性建成并验收。本次调研座谈的领导和专家赴野外站即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的主观测站,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座谈的方式开展。 调研组在野外观测站合影留...
  • 2025-08-22
    引言:你是否也为流域的“数据黑洞”而烦恼? 水文站网好比是流域的“神经网络”,这些站点实时传递着雨量、水位、流量这些关键的“脉搏”信号。但现实情况是,这张“网”总有漏洞。 [痛点场景]想象一下,一场突如其来的局地暴雨,恰好落在了我们监测站网的空白区。下游的我们,对上游的情况两眼一抹黑,完全无法判断洪峰什么时候到、有多大。等到洪水兵临城下,再做应急响应就处处被动。这种情况,在山区、在中小河流,是不是经常上演?这就是监测盲区带来的切肤之痛。 传统上,我们怎么布设新站点呢?要么是根据行政区划,每个县市都得有;要么是围绕大型水利工程,比如水库大坝上下游;再有就是靠老专家的经验,觉得哪个地方重要就设一个。这些方法不能说错,但在有限的预算下,效率真的不高。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地方站点扎堆,数据冗余;而真正需要数据的关键区域,却一个站点都没有。 就像... 我们想绘制一幅城市地图,却把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了描绘市中心的三条主干道上,而广大的居民区、工业区却是一片空白。这样...
  • 2025-07-30
    近日,由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主办的2025年“北京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成果评价”发布评审结果公告,共有125家单位申报的1371个项目获评为优秀成果。北京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云智能”)参与编制的北京市地方标准——《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站点运行规程》(DB11/T 2043-2022,以下简称《规程》)被荣评为三等成果。   该《规程》由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牵头,江云智能等四家单位共同编制,规定了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站点运行基本流程、监测站点运行要求、网络设备运行维护要求和运行成果编制内容,适用于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站点运行。填补了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站点运行领域的空白,为提升北京市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站点运行效能、科学管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北京市地方标准—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站点运行规程(DB11/T2043-2022) 江云智能自2012年成立至今的十余年中,一直专注于智能采集传输设备、传感器、GNSS北斗位移监测终端和预警设备的研...
  • 2025-07-28
    水利部近日部署实施 河湖库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建设三年行动 2025—2027年将重点实施8项任务 强化河流(含水库库区)湖泊水域岸线空间管控 提升数字化智能化监管能力   目标是 到2027年 以卫星遥感为主 视频监控和无人机为补充 构建贯通监测、研判、预警、处置全链条的 监测感知网 针对河湖库“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 妨碍河道行洪、 侵占水库库容等问题 实现“发现—研判—预警信息推送—处置反馈” 全流程在线管理   这8项重点任务分别是什么? 一起来看 水利部对河湖进行统一编码,制定摸底调查技术方案;利用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DEM)等生产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下河流和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下湖泊空间数据内业成果。 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以河湖空间数据内业成果为基础,结合现地调查,核准河湖空间数据,基本摸清河湖名称、流域面积(常年水面面积)、河流长度、河源位置、河口位置、上级河流、所属水系、流经区县等主要属性数据。 水利部推进河湖空间数据与管理数据关联,打通系统数据...
  • 2025-07-15
    2025年7月9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水利事业发展中心在呼和浩特市组织召开了“内蒙古自治区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项目”(项目编号:NMGZC-HM-F-20230304)竣工验收会。北京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云智能”)作为本项目承建单位之一列席参会。 项目竣工验收会现场 此次验收会议在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举行,以辛庆强(正高级工程师 内蒙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综合保障中心)为组长的专家组听取了项目建设情况汇报、用户报告、监理报告、竣工财务决算报告、第三方软件测试报告、等级保护测评报告和商用密码评估报告,审阅了项目相关文档资料,观看了系统演示,经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项目符合建设要求,系统运行稳定,数据共享高效,资金使用规范,给出“同意‘内蒙古自治区数字李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项目’通过竣工验收。”的最终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黄河“几字弯”腹地,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水利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数字孪生流域建设...
  • 2025-07-0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5年6月17日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旨在深入实施国家“江河战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意见提出,深化改革创新。推进水利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推进用水权改革,完善水价形成机制,落实好水资源费改税政策。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健全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机制,加强优质金融服务供给,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渠道。以数字孪生流域为重点,系统谋划推进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建设。健全江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中央提出的“数字孪生”政策如下: 中共中央 国务院:构建以数字孪生流域为核心的智慧水利体系 中办国办提出的“数字孪生”政策如下: 重磅!数字孪生物流进入中办、国办视野,纳入《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 中办 国办:支持浦东新区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 打造数字孪生城市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江...
  • 2025-06-26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区域,肩负保护与发展的双重压力。近年来“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系统思想的提出,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指明了方向。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2019年,党中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开启了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近日,由北京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云智能”)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修复智能监管平台”在陕西凤翔正式投运。作为西北首个全链条数字化生态修复管理系统,该平台了生态指标实时监测与全流程区块链存证,推动了黄河流域生态治理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新阶段。 新闻原网址:http://www.xbxxb.com/2025/0625/1077455.html 平台生态修复“一张图”总览 江云智能在研发过程中,创新性地融合了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全域可视化管控、AI智能评估算法构建动态监测体系、区块链技术保障全流程数据可信存证三大核心技术,该平台以自然资源“一张图&rdquo...
  • 2025-06-05
    2025年6月4日,北京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云智能”)董事长魏云一行前往中航工程集成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工业设备工程”)拜访、交流,双方围绕智能技术应用、高端装备制造及未来合作方向展开深入探讨,共谋发展新机遇。中航工业设备工程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李磊、总经理付胜权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热情接待. 航空工业设备工程展厅 座谈会上,双方详细介绍了各自在工业智能化领域的核心技术、产品优势及成功案例。江云智能表示,作为一家专注于智能安全监测预警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始终致力于为制造业客户提供高效、智能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于应急指挥、交通运输、自然资源、水利水电、油气管道等多个领域。中航工业设备工程对江云智能在工业智能化领域的技术实力表示高度认可,并指出,随着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快速发展,双方在智能产线优化、设备远程运维、能源管理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期待通过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共同打造行业标杆项目。 双方合影留念 此次拜访中航工业设备工程,江云智能希望借助双方在技术...
  • 2025-06-04
    6月1日,北京进入汛期。北京青年报记者6月3日从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获悉,为加强监测预警、提升地质灾害技防能力,保障北京市今年汛期安全度汛,市规自委对全市10个区增加布设了1760台(套)新监测设备,使总量达到18类3600多台(套),监测点位提升至每百平方公里35-36处,形成覆盖北京山区全域的突发地质灾害自动化立体感知网络,实时保护着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3万余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市规自委介绍,2023年,在“杜苏芮”台风极端强降雨影响下,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网的雨量站数据仍传输稳定,保障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平稳,有效支撑了市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决策和应对工作。 据悉,本次布设探索了更适用于北京的地质灾害监测设备,新增加了泥石流断线报警器、雷视一体泥位计和新型崩塌监测仪。泥石流断线报警器可在灾害发生时快速响应,为避险转移争取更多时间;雷视一体泥位计集成AI高性能处理系统,通过图像和监测数据相互验证,减少误报情况发生;新型崩塌监测仪依据国际最新理论研发,基于静力学、动力学与运动学特征,输出30多个监测指标,相对...
  • 2025-05-26
    近日,水利部发布2025年第11号公告,批准发布《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第8部分:安全监测工程》等6项水利行业标准,6项标准将于8月12日起实施。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第8部分:安全监测工程》(SL/T 631.8—2025)是新制订的水利行业标准,共含10章、2个附录。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单元工程划分的原则以及划分的组织和程序,单元工程质量验收的组织、条件、方法,安全监测工程的施工质量检验项目、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和检验数量等,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单元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本标准发布实施将有效填补现行规范在监测工程过程控制方面的技术空白,为数字孪生水利工程感知体系建设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岩石声波参数测试仪校验方法》(SL/T 120—2025)是在《岩石声波参数测试仪校验方法》(SL 120—2012)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共含6章、2个附录。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校验要求、校验方法、校验周期与校验结果等,适用于新制造、使用中和维修后的不同系列岩石(体)和混凝土声波参数测试仪器的校验。标...
  • 2025-05-13
    2025年5月10日~11日,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灾害研究分会等单位承办、北京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云智能”)等单位协办的“2025年全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术交流会”在深圳圆满召开,本次会议以“大湾区地质灾害科技减灾”为主题,聚焦极端天气变化与地质灾害风险、海洋地质灾害与重大工程安全、地质灾害智能化防控等关键议题,旨在探讨极端天气频发、新一轮科技变革、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地质灾害防治科技挑战与创新。来自百余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30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65位专家学者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会议开幕式上,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殷跃平院士以及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有关领导发表了致辞。深圳大学李清泉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深圳)副校长吴宏伟、哈尔滨工业大学凌贤长教授、天津理工大学校长练继建等做特邀报告。 江云智能自创立以来,就一直深耕防灾减灾安全领域工业物联网智能化监测预警产业,并在2016年就将北斗技术应用了到防灾减灾领域之中。本...
  • 2025-04-29
    2025年4月26日~27日,由河海大学智能感知技术创新研究院、江苏省水利学会水利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监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河湖智慧水利技术中心单位联合举办的“2025数字孪生水利智能监测感知技术装备与应用大会”在南京召开。北京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云智能”)作为设备厂商应邀参会。 会场内景及江云智能展区 江云智能积极响应国家智慧水利与数字孪生水网建设要求,针对算据不够全面、实时、准确、规范等突出问题,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夯实数字孪生水利“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基础,推进物理流域监测系统科学建设和高频直至在线运行,提升水利对象全要素和治理管理全过程智能监测感知能力,为数字孪生水利的高保真建设运行提供有力算据保障,支撑构建具有“四预”功能的数字孪生水利体系,驱动引领水利高质量发展。 江云智能数字孪生水利“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系统 详细解决方案介绍详见本文末附件pdf:智慧水利水电一站式解决方案 会场的同事也结合我司以下...
跳转至
  • toolbar
    客服电话:400-847-1898
  • toolbar
    toolbar
  • toolbar